正规杠杆炒股平台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史冰倩】在行业低谷期,海螺新材(000619)(股票代码:000619.SZ)选择了一条逆势扩张的道路。
9月29日晚间,海螺(安徽)节能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新材)公告,拟收购河南省华北工业塑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北塑料)51%股权,交易价格为9526.8万元。这也是其半年内在河南省发起的第二起并购。9月30日,海螺新材股价下跌5.18%,报收5.86元/股。
需要说明的是,自2021年开始,海螺新材净利润连续亏损4年。在自身业绩承压、流动性紧张的背景下,外延式收购能否助力海螺新材打开新局面?
拟9526万元收购华北塑料,评估增值率为34.83%
此次海螺新材拟收购华北塑料51%股权,交易价格为9526.8万元。收购完成后,海螺新材将持有华北塑料51%股权。华北塑料将成为海螺新材控股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本次收购资金为公司自有资金及银行借款。
公开资料显示,华北塑料主要生产经营高分子低噪音托辊、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管件等系列产品。自然人王好占、王艳敏分别持股60%和40%。
公告显示,2025年前7个月,华北塑料实现营收3857.97万元,净利润800.84万元。2024年实现营收9701.14万元,净利润3496.89万元。
根据交易信息,此次收购以2025年7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华北塑料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值为1.87亿元,评估增值为4825.77万元,增值率为34.83%。其中,包括已授权的5项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等在内的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增值为1600万元;存货评估增值1741.86万元;房屋建筑物评估增值804.07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海螺新材已构建起“新型绿色建材+环保新材料”的发展格局,主要产品包括中高档塑料型材、铝型材、门窗、生态家居、模具、SCR脱硝催化剂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门窗加工制作、房屋装饰装修、光伏发电,以及电力、钢铁、水泥等领域。
针对本次收购的原因,海螺新材称,公司与华北塑料同属塑料制品行业,产业关联度高,易于实现产业整合与协同发展。公司收购华北塑料51%股权,主要是看好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公司将持续发挥华北塑料的技术优势和海螺品牌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为公司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此前已收购两家河南企业,拓展脱硝工程产业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这并不是“海螺系”首次收购河南企业。
就在两个月前,7月14日,海螺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海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收购河南康宁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宁特)80%股权以及康宁能源持有的郑州康宁特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100%股权。合计支付对价约1.86亿元。收购完成后,康宁特及工程公司成为海螺新材控股孙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从披露的信息看,康宁特成立于2012年5月,注册资本约1.69亿元,主要从事燃煤烟气脱硫脱硝装备制造、燃煤烟气脱硫脱硝装备销售等,2024年及今年一季度,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7亿元、3252.8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244.1万元、2789.1万元。
工程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主要从事脱硝、脱硫、除尘设备生产销售;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总承包;环境工程安装施工;机电工程安装施工等。2024年及今年一季度,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亿元、9869.2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275.23万元、1181.56万元。
对于收购目的,海螺新材称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SCR脱硝催化剂产能规模,增强公司在中部地区的市场竞争力,延伸拓展脱硝工程产业,推动公司SCR脱硝催化剂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海螺新材9月15日举行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上,有不少投资者追问新收购两家公司的业绩情况,海螺新材仅表示,自公司收购两家公司以来,两家公司迅速推进资源整合和管理融合,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事实上,海螺新材对河南更早的布局则可追溯至2021年。彼时,海螺新材通过参股子公司河南海螺嵩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嵩基)在河南建立了绿色建材与铝材生产基地。然而,海螺嵩基经营状况正面临挑战。
202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螺嵩基实现营收2.28亿元,同比下降51.07%,净利润实现-347.62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2022年至2024年,海螺嵩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26亿元、9.67亿元、7.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42.16万元、1900.77万元、-539万元。
连亏四年、卖房补充流动资金,海螺新材逆势扩张
尽管海螺新材“买买买”不断,不过其自身业绩却难言乐观。
202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螺新材实现营收24.01亿元,同比下降9.7%,实现归母净利润-2899.82万元,同比下降140.75%。针对业绩亏损,海螺新材称受房地产需求持续下滑以及光伏行业市场竞争影响,塑料型材、铝型材销售同比下降。
若将时间线拉长,这已经是海螺新材连续5年中报业绩亏损。并且自2021年以来,海螺新材归母净利润已连续4年亏损。
此外,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当前海螺新材短期偿债压力也不小。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海螺新材货币资金为6.7亿元,而短期借款为9.8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56亿元,两者合计达到11.4亿元,相当于货币资金的1.7倍。
事实上,为缓解公司流动性压力,海螺新材开始卖房“补血”。9月26日,海螺新材公告以9450万元出售了位于芜湖的部分土地、房产及配套设施,所得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海螺新材在此前公告中表示,公司本次交易主要是为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聚焦战略重点,推动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针对海螺新材并购的相关情况,9月30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并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正规杠杆炒股平台
易配通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